English

《中华文明史话》序

1998-11-13 来源:光明日报 ■胡绳 我有话说

《中华文明史话》丛书出版了。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及其他单位有关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果,也是在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历史科学工作者立足于“两个文明”建设,贴近现实,为社会需要服务的一次尝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博大精深,以其辉煌的成就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中华文明既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艰苦奋斗的结晶,也是凝聚我国各个民族团结奋进的无形力量。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理所当然要珍视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它并使之发扬光大。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建设的文化,就民族属性而言,不是欧美的,不是其他国度的,而是中国的,是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上的文化。就社会属性而言,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的,也不是封建主义的,而是继承了一切优秀历史遗产、体现了历史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也不能向后倒退,必须努力创造比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更高的、更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显然,这样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我们全民族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一代接一代地奋斗。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从而构成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主张尊重历史,认为今天的中国文化,正是昨天和前天的中国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因此,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既往文化传统的问题。如同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一样,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与糟粕搀杂,彼此渗透,总的说来,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中华文明史的基本格局。因为主流是精华,所以中华文明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也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糟粕,所以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改革者去推陈出新,创造更高层次的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既是它自己的,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在各个国家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必要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意味着把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种形态的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恰恰相反,应该是取长补短,共同繁荣。所以,我们主张中国应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我们国情融为我有。我们也主张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赞成在文化问题上的“全盘西化”论。我们认为,惟有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我们既主张潜心攻关,编撰富有创见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鼓励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现实,从社会需要出发,撰写大众化的、有学问的著作,进行学术普及,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而努力。也就是说,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中华文明史话》丛书规模恢宏,涵盖广泛,内容丰富,是一部大型的普及性学术丛书。全书百册,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礼俗等不同方面,对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这套丛书的作者队伍阵容很强,其中,既有众多学有专长的中老年学者,也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科研人员。这套丛书大都是他们在坚实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写成的,有较强的学术性、科学性,而在表述方式上,则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雅俗共赏。我希望,这套丛书能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明确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